期刊出版-組織與管理-期刊目錄

第一卷第一期(2008年2月)

主編的話

1.期刊宗旨

「組織與管理」期刊是「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所發行正式的學術刊物。「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係一於2006年設立之學術社團,主要宗旨在於提升學術發展與國際交流,並促進產學合作。有鑑於國內與華人社會目前尚未有專屬組織與一般管理領域的中文期刊,基於此目的,「組織與管理」期刊希望定位為一個提供組織與管理研究之學術交流平台,志在透過管理知識之創造、擴散與應用,強化管理學術研究對於產業與社會的影響力。組織與管理領域其下涵蓋組織行為與理論、人力資源管理、國際企業、策略管理、科技管理、和研究方法的次領域。 「組織與管理」期刊旨於追求國內組織與管理社群研究能量之提升與經驗之傳承,爰對投稿之論文將提供建設性(constructive)、發展性(developmental)與及時性(well-timed)之審查意見,俾能透過審查程序與論文作者共同成長。

2.編輯委員會之組成

「組織與管理」期刊下設編輯委員會,包含總編輯、編輯顧問群、領域主編及執行編輯。總編輯由陳世哲教授(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擔任。此外,亦邀請國內外研究傑出學者擔任編輯顧問,提供本期刊在定位、發展方向與重要決策上的意見,目前編輯顧問共有于卓民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洪世章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陳明哲教授(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商學院)、蔡文彬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商學院)、樊景立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組織管理學系),以及羅勝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等六位。另外,負責各領域論文審稿決策之領域主編為林月雲教授(政治大學企管系)、彭台光教授(義守大學企管系)、戚樹誠教授(台灣大學工管系)、蔡維奇教授(政治大學企管系)、陳厚銘教授(台灣大學國企系)、陳時奮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管理學院)、李吉仁教授(台灣大學國企系)、陳忠仁教授(台灣大學工管系)等八位研究經驗豐富之學者,分別處理不同研究領域之稿件審查工作。本期刊未來亦將邀請擅長於特定主題之學者專家擔任專刊的客座主編,執行編輯目前由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國企系)擔任。

3.審稿程序

「組織與管理」期刊之稿件審查作業秉持效率與品質之精神,做如下之處理:當論文投稿至本期刊後,總編輯會先與執行編輯諮商,依據該論文的性質與主題決定領域主編人選,然後送請該領域主編審查,論文的主審與重要決定均由該領域主編負責。領域主編會提名至少兩位相關專長的學者擔任初審,再據以決定論文的拒絕、修改與接受。執行編輯或編輯辦公室成員將在審查過程中提供行政作業和連絡與協調等工作。

上述審查作業流程有以下特點:第一、投稿的論文先經由總編輯與執行編輯或相關領域主編先行審閱,如果論文本身不符本期刊宗旨,編輯委員會會直接予以拒絕,以節省後續審查作業時間。第二、進入審查程序之論文係由領域主編全權負責,因為組織與管理主題相當廣泛,由專長的領域主編推薦合適之初審與負責審查之最終決定,有助本期刊審查程序之專業性與及時性。第三、本期刊不以高拒絕率做為品質之象徵,由於本期刊之領域主編均為國內研究傑出與經驗豐富之學者,會就具創新性與潛力之論文提出發展性與建設性之意見,俾能透過審查程序與論文作者共同成長。第四、相較於國內期刊通常訂定量化之論文審查決定表,本期刊則相對賦予領域主編在審查過程中之權與責。論文的修正、接受與否端由領域主編參酌外審意見與論文內容,做出初審與複審決定。論文接受刊登後,本期刊亦將列出領域主編之大名,以示對刊登論文之品質負責。本期刊的審查程序,相信可以同時兼顧領域主編的決策角色與外審意見,對於論文審查品質提升應有較大幫助。

4.本期論文

本期共刊出四篇文章,分別屬於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科技管理及研究方法等領域之研究論文。第一篇為政治大學企管系蔡維奇與紀乃文合著之「團隊情感氛圍形成的前因、情境調節及個人層次後果變項之研究」。基於以團隊為主的工作設計已漸為企業採用,團隊成員間的情感狀態也成為組織研究的焦點。該研究以94個業務團隊(337位成員)為研究樣本,探討團隊成員之親和性、外向性及神經質等人格特質,對於團隊情感氛圍的正∕負向影響、團隊社會互賴及知覺社會閒散的干擾作用,以及團隊情感氛圍對個人客觀績效的影響。

東吳大學企管系黃家齊與輔仁大學心理系王思峰的「團隊知識轉換能力組合與知識分享、知識創造及創新績效—知識螺旋理論的新觀點論證」,同樣是一篇針對團隊運作情形之研究,但關注其對於創新績效的關係。該文奠基於Nonaka的知識螺旋理論,認為團隊的共同化、結合以及內化能力水準對於知識分享及知識創造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團隊知識轉換能力的完整性亦有助於知識分享及創造。而團隊知識轉換能力的異質性則不利於知識的分享。

相對於前二篇以個人為研究單位之論文,第三篇論文由台灣大學工管系陳忠仁與成功大學企管系蕭詠璋合著的「組織變革與資訊科技對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屬較巨觀研究。該研究以105家台灣企業為觀察對象,探討資訊科技投資在組織變革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結果顯示組織結構和作業流程的變革程度會對組織在資訊科技之投資方式,產生交互作用的效果,即配合資訊科技投資之組織結構變革,組織績效之改善較為顯著;另當組織結構變革的程度較低時,資訊科技將有助於組織績效的提升,而當組織結構變革的程度較高時,資訊科技與組織績效的正向關係將較不顯著。

鑑於研究方法對於管理學術研究之重要性,本期特別刊出義守大學企管系彭台光與屏東科大企管系林鉦棽之「組織現象和層次議題:非獨立性資料的概念和實徵」一文。由於組織現象之鑲嵌(embeddedness)本質,許多研究資料難免有群集的特性。如果分析時忽略資料非獨立性的因素,對組織現象的探討往往失準。該研究先從知識論看組織層次議題,再從方法論探討資料非獨立的意義和其影響,繼之以家長式領導為案例進行實證分析,以同一筆資料做個人、群體和跨層次三種分析,比較並討論群集資料在不同分析方式下所反映的研究議題。該文強調組織研究的理論、研究設計和分析都和層次有密切關係。最後,本期刊之成長係仰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於每年2月及8月定期發行,並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與國內學術社群之殷切期待,本期刊除可望於短期內被收錄於「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亦將於國科會人文處管理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希望大家踴躍投稿,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陳世哲

執行編輯  吳學良

第一卷第二期(2008年8月)

主編的話

1.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今(2008)年2月發行創刊號,共出版四篇論文,承蒙國內學者先進的支持,本刊迄今已接獲四十餘篇論文之投稿,使第二期能如期出刊。「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於2006年成立迄今,陸續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傑出學者講授研討管理相關理論和方法等議題,對於國內管理領域的研究有相當貢獻。本期刊為學會所屬之學術交流平台,旨於透過管理知識之創造、擴散與應用,強化管理學術研究對於產業與社會的影響力,希望學者先進能夠共襄盛舉。本刊亦將一秉創刊原則,對投稿之論文將提供建設性(constructive)、發展性(developmental)與及時性(well-timed)之審查意見,俾能透過審查程序與論文作者共同成長。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重要管理議題的研究,陸續規劃主題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主編,並在專刊發行之前,透過舉辦一到兩次的專刊研討會,讓投稿的學者能夠廣泛討論,形成研究社群及提升研究能量。目前有二個專刊正在進行以及籌劃中,第一個專刊由彭台光教授(義守大學)與林鉦棽教授(屏東科技大學)主編「研究方法」專刊,鑑於組織與管理領域高品質研究論文的需求,適切且嚴謹的研究方法是基本條件,也是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理論與假說發展程序(概念與方法)、測量工具發展、抽樣與資料收集、多層次研究法與質性等議題為本專刊徵稿議題。第二個專刊由葉匡時教授(中山大學)、陳世哲教授(中山大學)、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與連勇智教授(中山大學)共同主編「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主要是鑑於家族企業對全球經濟的重要貢獻,而且全球化、資訊科技的進步以及日趨激烈的競爭,促使全球創業活動的蓬勃發展,中小企業經常是由創業家與其家族所投資與管理,因此家族企業與創業往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主要議題涵蓋公司治理、接班人、創業家與創業團隊、新創事業等。

另外,「組織與管理」期刊亦於今年6月20日舉辦「組織與管理期刊論文評審年度會議暨評審技巧工作坊」,邀請蔡文彬教授與蕭瑞麟教授與大家分享有關量性與質性研究論文評審的原則與技巧,藉由概念之講授、實例演練與講解及意見交流等方式共同學習審稿技巧。本期刊日後亦將不定期舉辦類似活動,俾以更多元化方式追求國內組織與管理社群研究能量之提升與經驗之傳承。

2.本期論文

本期共刊出四篇文章。第一篇為成功大學企管系方世杰的一篇概念性文章「知識管理研究之本質:組織知識的統治」。作者認為知識管理主要的挑戰源於組織知識不易流動的知識特性,因此,明確地釐清組織每一知識活動所衍生之知識流,並以知識流之特性做為統治機制之設計基礎,厥為因應此一挑戰性之可行方法之一。該文深入地探討知識統治觀點之理論基礎、核心的基本概念,並以當前知識管理研究文獻非常普遍的二個課題??知識分享與知識創造為例,討論其研究意涵與提出重要的研究觀念(變數)。最後,作者亦針對KGA之知識管理研究,提出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接下來三篇屬於組織行為及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之研究論文,且均呈現多層次與多資料來源之研究設計。台灣大學商研所戚樹誠、楊美玉、黃瓊億合著之「團隊成員們的強勢溝通行為與團隊關係衝突有關嗎?探討團隊集體性的調節效果」一文,其目的係探討團隊成員們的溝通方式與團隊關係衝突的關聯性,以及團隊集體性扮演之調和作用。該研究以73個團隊、405份團隊成員資料所得的結果顯示,團隊成員們愈多採用強勢溝通,愈容易知覺到團隊內的關係衝突。不過,如果團隊成員們具有愈高的團隊集體性,將愈能緩和強勢溝通與團隊關係衝突之間的關聯性。

屏東科大企管系林鉦棽與義守大學企管系彭台光之「關係人口學與組成人口學觀點下的多樣性研究:跨層次分析」一文係在組織人口學研究基礎下,討論個人層次的人口相異性與團隊層次的人口異質性對組織公民行為與同事信任的影響。作者引用情境強度理論與社會資訊處理程序的觀點,進行64家中小企業、488位員工的問卷調查。跨層次分析結果除了證實前述假說外,也發現團隊層次的人口異質性的調節效果。

成功大學國企所史習安、陳佐任的「正向主管獎賞行為如何影響員工的工作表現?目標接受與組織承受的中介角色」,同樣是一篇關於組織內運作情形之研究,但關注的是主管獎賞行為如何影響員工的工作表現。該研究發展一個心理上預期與回饋的模型去解釋正向主管?賞行為如何影響員工的工作表現。透過137對主管—部屬配對樣本的分析,作者發現正向主管獎賞行為之所以能影響員工的工作績效,主要是透過目標接受與組織承受個中介因子。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2月及8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已在國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已可望於短期內被收錄於「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希望大家踴躍投稿,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陳世哲

執行編輯  吳學良

2008年8月

第二卷第一期(2009年2月)

主編的話

1.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去(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如今已順利邁入第二年。過去一年共發行兩期,每期出版四篇論文,承蒙學者先進的支持與參與,能夠有高品質的論文在此學術平台上與大家分享,今年第二卷第一期也能如期出刊。「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於民國九十五年成立迄今,陸續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傑出學者講授研討管理相關理論和方法等議題,期待對於國內管理領域的研究有所貢獻。而本期刊為學會所屬刊物,旨於提供組織與管理研究之學術交流平台,主要透過管理知識之創造、擴散與應用,強化管理學術研究對於產業與社會的影響力。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主要管理議題的研究,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主編,籌劃發行主題專刊,本期刊專刊在發行之前透過舉辦一到兩次的專刊研討會,藉由研討會讓投稿的學者能夠廣泛討論並形成研究社群,提升研究能量,目前有兩個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專刊由葉匡時教授(中山大學)、陳世哲教授(中山大學)、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與連勇智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主要鑑於家族企業對全球經濟重要的貢獻,而且全球化、資訊科技的進步以及日趨激烈的競爭,促使全球創業活動的蓬勃發展,中小企業經常是由創業家與其家族所投資與管理,因此家族企業與創業往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主要議題涵蓋公司治理、接班人、創業家與創業團隊、新創事業等。本專刊也於今年七月於台南科技大學舉辦「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第一次研討會,共有十九篇有關家族企業和創業的論文發表,「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也預定在明(民國九十八)年二月間舉辦第二次專刊研討會,希望能透過研討,使論文品質更提升。第二個專刊由蕭瑞麟教授(政治大學)、許瑋元教授(台灣大學)、陳世哲教授(中山大學)與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質性研究」專刊,期望藉由質性研究深入組織現象,找出組織背後的人際互動、組織意義與管理流程,這種方法以深入的思辯,焠鍊出管理新知識,發展出引人入勝而又發人深省的新理論。本專刊預定在明(民國九十八)年一月截稿,也會在截稿後舉辦兩次的研討會,歡迎對於質性有興趣的學者,能夠踴躍投稿。

2.本期論文

本期共刊出四篇文章。二篇屬於針對研究方法之探討,另兩篇分別為組織理論之觀念性討論與實證文章。

第一篇為政治大學企管系林月雲與銘傳大學企管系陳怡靜的「企業問卷填答意願之理論應用初探」。基於問卷調查為組織與管理領域中廣泛使用之資料收集方法,惟研究者常為問卷回收率偏低一事困擾。該文係探討影響台灣企業問卷填答意願之原因,以及台灣企業界人士對於問卷填答意願的態度與想法。本研究首先調查國內外頂級期刊論文的平均問卷回收率,以為台灣社會科學研究者之參考標竿。其次從理論觀點解釋問卷回應行為,包括公民行為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社會交換理論與體制理論。最後也實際進行問卷調查,俾瞭解問卷設計與施測方式對問卷填答意願之影響。研究結果建議為了取得代表性較佳之資料,研究者必須詳細的規劃並結合有效的問卷施測策略及增強收卷者協助學術研究之利他行為傾向,若能將企業揭露經營資訊之行為形成體制環境,可能是提升問卷回收率與填答意願較有效的方式。

第二篇為翁煌哲、于卓民、黃國鋒的「價值共創與統治模式」一文。該文以交易成本與制度理論的角度回答企業與客戶的價值共創活動如何影響企業所採用的統治模式?作者們提出「價值共創比例」之概念來解釋價值共創活動與統治成本的關係,並發現當價值共創比例愈高時,企業愈傾向採用層級模式的統治模式;反之,則傾向採用網絡模式的統治模式。文中另以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例,說明為何企業一般採用網絡模式來管理與客戶間的價值共創活動。透過制度理論,作者說明制度上的差異影響企業在價值共創的情境下對統治模式的選擇,即在高價值共創比例下,先進國家的企業傾向採取層級模式,然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企業仍傾向採取網絡模式。

第三篇為台北大學林妙雀的「社會資本對知識分享與智慧資本影響之研究」。基於過去文獻較少探究企業善用社會資本對知識分享與智慧資本之影響,作者從社會資本觀點出發,探討其對知識分享之效果,以及效率化運用社會資本是否透過知識分享之中介效果,對於智慧資本之影響全貌。以國內269家上市上櫃公司為樣本,透過問卷調查及線性結構關係LISREL之分析,本文發現擁有豐沛社會資本的組織,若能把握網絡結之優勢結構面資本,配合共同認知的系絡及共享信任關係,不僅能激發彼此全方位學習與知識交流頻率,增進組織成員之知識分享意願與能力,且可產生互惠式的社會資本。作者以周延之文獻回顧與嚴謹的實證,成功地連結社會資本與智慧資本之互動關係。

第四篇為成功大學陳美智的「高階管理政策研議:系統動態學方法論」一文。作者運用系統動態學方法於高階管理政策分析。管理問題的系統行為表現,往往是長期受到管理系統本身的結構影響所致。因此,本文除了介紹系統動態學方法外,亦從都市空氣污染問題改善之案例上的應用,探討得以此一方法輔助決策之問題特質,並介紹在管理領域中的應用概況。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已在國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已可望於短期內被收錄於「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希望大家踴躍投稿,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陳世哲

第二卷第二期(2009年8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去(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以半年刊之方式每年發行兩期,目前已經出版了三期,共計發表十二篇研究論文。承蒙學者先進的投稿,使本刊能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也能順利出刊。「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於民國九十五年成立迄今,陸續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多位傑出學者講授相關理論和方法,並與與會者共同研討,相信已對於國內組織與管理領域的研究產生相當影響。而本期刊之宗旨即在於提供組織與管理研究一個學術交流的平台,期待透過管理知識之創造、擴散與應用,強化管理學術研究對於產業與社會的影響力,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同努力,提升管理知識之進步與應用。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已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這些專刊在發行之前多半透過舉辦一到兩次的研討會,藉以讓投稿人能夠深入討論,並形成研究社群,提升研究能量。目前本期刊有三個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專刊為由蕭瑞麟教授(政治大學)、許瑋元教授(台灣大學)、陳世哲教授(中山大學)與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質性研究」專刊,期望藉由質性研究深入組織現象,找出組織背後的人際互動、組織意義與管理流程,以深入的思辯,淬鍊出管理新知識,甚至發展出引人入勝而又發人深省的新理論,目前該專刊共收到二十七篇論文,且已經舉辦一次研討會,預定在明(民國九十九)年二月出刊。第二個專刊則為由黃家齊教授(政治大學)與黃敏萍教授(元智大學)共同主編的「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探討當前組織環境變化快速且組織的工作任務日趨複雜之際,團隊已然成為重要的組織與工作設計方式,也是一種更具彈性與速度的工作方式,並透過成員間密切的協調合作,來提升組織的效能並回應環境的要求。本專刊預定在今(民國九十八)年九月截稿,歡迎踴躍投稿。第三個專刊係由葉匡時教授(中山大學)、劉韻僖教授(雲林科技大學)、鍾喜梅教授(義守大學)、連勇智教授、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公司治理與策略執行」專刊,基於東亞地區公司治理架構與歐美之差異,加以公司治理之良窳攸關組織中主理人與代理人利益及對風險之態度如何調和,也影響重要決策形成過程甚鉅,是以,此一專刊特別強調策略與組織觀點下之公司治理的議題與其在管理上的意涵。專刊將先徵求論文摘要,再透過研討會的方式,階段性提供作者在研究方向、方法上之意見,俾能發展出具重要性與嚴謹性之研究論文。摘要截稿日為九十八年九月三十日;研討會預計於今年十一月間舉辦。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去(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於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舉辦的「新進學者追求學術卓越論壇」中受邀學者發表之內容。該論壇由國科會管理學門一般管理組主辦,目的是鑑於近年來國內管理學者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數量雖已大幅成長,但於國際學術圈的影響力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期能藉此提升研究質量。該論壇共邀集六位在國內接受博士班訓練,且近期發表著作於管理一學門認定之A級期刊的優秀學者,分享個人的研究構思與論文發表歷程;同時,也邀請幾位資深學者一齊與談,以期協助學術後進縮短摸索時程,進而提高研究發表的品質,邁向追求學術卓越之路。本論壇並由國立清華大學洪世章教授以「台灣的管理學術研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一文做為引言,接續再由林舒柔、李慶芳、陳建丞、林豪傑、周麗芳、黃家齊等學者進行經驗分享,最後則是譚丹琪教授與陳世哲教授之評論。

第二部分是「創業及家族企業」專刊所收錄之五篇文章。由於全球化、科技進步及日趨激烈的競爭,促使全球創業活動蓬勃發展,其中,創業家、家族與新創事業往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且對全球經濟有重要的貢獻,因此,本期刊於去(民國九十七)年先徵求論文摘要(含研究問題與研究架構),透過兩次小型研討會,階段性提供投稿作者在研究方向與方法上之意見,俾與作者共同發展出兼具重要性與嚴謹性之研究論文。

第一篇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連勇智教授、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方至民教授與鍾招正博士生針對本專刊主題的一篇文章「創業研究與家族企業:回顧與展望」,該文介紹創業研究領域若干重要的文獻與理論,並討論該領域中屬家族企業之相關議題,其中也介紹創業領域中三本頂尖期刊,可供國內有志於此領域研究者之參考。

第二篇為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謝如梅博士生與義守大學劉常勇教授的「創新機會辨識:創業警覺能力、先前知識與資訊獲取之關聯性研究」一文。基於現有文獻對於個人創新機會辨識的過程以及相關前置因素之關係仍相當模糊,為進一步瞭解為何某些人能辨識出創新的創業機會?該研究探討先前知識、資訊獲取與創業警覺能力對於創新機會辨識之影響,並以認知心理觀點為基礎,分析創業警覺能力所扮演之中介角色。該文以台灣新生創業者(nascent entrepreneur)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創業家先前的知識與資訊獲取管道對於創業警覺能力有正向顯著影響。此外,先前的知識會透過詮釋能力之中介效果影響創新機會辨識。

第三篇為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虞邦祥博士生、林月雲教授與張小鳳博士的一篇質性研究論文「傳承或變革:台灣企業接班歷程之質性研究」。該研究以台灣企業為主體,希望以華人社會中家族企業後代接班歷程展現家業層次的改變與傳承,透過長時間、跨世代跨產業的個案收集,以質性紮根的研究方式呈現時間動態與結構性,以瞭解華人接班歷程中個人層次對家業層次的傳承與改變。該文除以第一代業主對家業的認知結構解釋接班人選,也以隔代間及集團間之比較,探討第一代業主價值觀對接班歷程之影響,研究中並提供相關命題做為未來化研究的基礎。

第四篇為義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鍾喜梅教授與林佳慧碩士生的「家族集團接班資源與角色鑲嵌關係:網絡觀點之初探」一文。該研究探討當家族下一代有多位可能接班競爭者時,第二代競爭者在家族中之角色鑲嵌如何影響其掌握之接班資源?作者從網絡觀點,以台灣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家族集團企業,以第二代家族成員配對樣本,進行時間序列之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家族成員之性別(男性)是可取得接班地位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而第二代成員間若具有兄弟關係,或是具有姻親關係,其可掌握的接班資源會較為相近,但是堂兄弟關係則會使彼此間可掌握資源差距拉大。另外,接班競爭者是否系出同一母親,亦可能影響其彼此所掌握的資源與權力差距。

第五篇為南台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李振宇助理教授與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蘇威傑的一篇實證性文章「研發承諾與營運績效:以台灣家族企業為例」。由於以往文獻認為家族企業對於研發創新的承諾會遠比其他型態之企業為高,該研究爰以探究家族企業在研發行為上的持續性是否對其營運績效產生影響,又此一關係是否在不同的內部治理情境下產生變化。該文以台灣電子產業中250家具顯著家族持股之企業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家族企業之研發承諾對於企業營運績效有正面影響,且外部董事之設置更可加強「研發承諾與營運績效」之正向關係;惟當董事席次與股權發生偏離時則會減弱上述正向關係,且此一負向的調節效果會超過外部董事所產生的正向調節效果。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已在國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更可望於短期內被收錄於「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希望大家踴躍投稿,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陳世哲

執行編輯  吳學良

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一日

第三卷第一期(2010年2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以半年刊之方式每年發行兩期,目前已經出版了四期。過去兩年來,在陳世哲教授與吳學良教授的辛苦付出之下,建立了期刊的完整制度以及運作模式,而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期刊也逐漸成為一般管理領域中頗具代表性的刊物,如今陳世哲教授與吳學良教授任期屆滿卸下重擔,在此必須表彰他們兩人對於本刊的卓越貢獻。自民國九十八年九月起,我與吳宗祐教授惶恐地接下期刊的總編輯與執行編輯工作,期望能夠在先前的基礎下,讓期刊持續進展,以期成為一般管理領域中的代表性期刊。也期望學者先進仍能夠積極投稿,使本刊能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也能順利出刊。

我們小幅改組了領域主編組合,新任期的領域主編包括李吉仁教授、彭台光教授、蔡維奇教授、陳世哲教授、陳忠仁教授、陳厚銘教授、戚樹誠教授及曾瓊慧教授等。同時也邀請了于卓民教授、洪世章教授、陳明哲教授、陳時奮教授、蔡文彬教授、樊景立教授以及羅勝強教授等擔任編輯顧問。相信在這麼多傑出學者的支持與協助之下,期刊品質定能與日俱進。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未來仍將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目前本期刊有四個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專刊是由蕭瑞麟教授(政治大學)、許瑋元教授(台灣大學)、陳世哲教授(中山大學)與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質性研究」專刊,期望藉由質性研究深入組織現象,找出組織背後的人際互動、組織意義與管理流程,以深入的思辯,淬鍊出管理新知識,甚至發展出引人入勝而又發人深省的新理論,目前該專刊已進入最後審查階段,預定在今(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出刊。第二個專刊是由黃家齊教授(政治大學)與黃敏萍教授(元智大學)共同主編的「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探討團體中的動態,以及在當前組織環境變化快速且組織的工作任務日趨複雜之下,如何透過團隊組織來提升組織的效能並回應環境的要求,該專刊亦正進行審查及修改過程。第三個專刊是由葉匡時教授(中山大學)、劉韻僖教授(雲林科技大學)、鍾喜梅教授(義守大學)、連勇智教授(台灣大學)、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公司治理與策略執行」專刊。基於東亞地區公司治理架構與歐美之差異,又公司治理之良窳攸關組織中主理人與代理人利益及對風險之態度如何調和,也影響重要決策形成過程甚鉅。此一專刊特別強調策略與組織觀點下之公司治理的議題與其在管理上的意涵。該專刊亦已於去(民國九十八)年舉辦了研討會,階段性提供作者在研究方向、方法上之意見,俾能發展出具重要性與嚴謹性之研究論文,目前該專刊正進行論文的修改與審查。第四個專刊是由葉淑娟教授(中山大學)與林妍如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共同主編的「醫務管理」專刊,希望徵求組織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領導與管理、策略管理、行銷管理等相關議題在醫療機構或相關產業之應用,以及包括醫療經濟、癒後結果研究(outcome research)為主的醫務管理研究。該專刊將於今(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十五日截稿,歡迎對於醫務管理研究有興趣的學者能夠踴躍投稿。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共收錄四篇文章。四篇文章的分析層次、研究設計以及分析方法的運用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組合。

第一篇為清華大學張元杰教授、彰化師範大學張火燦教授與紀慧如、亞洲大學邱文宏教授,以及清華大學鄭翔壬的「公司特性與智慧資本揭露:以台灣興櫃企業為例」一文。這個研究以智慧資本揭露作為研究主題,並以組織作為分析單位,研究中參考Guthrie與Petty(2000)的架構,提出三個構面與18項智慧資本揭露指標。而在研究設計上則是以1992?2006年間台灣142家興櫃企業的上市公開說明書作為樣本,使用內容分析法,並且輔以資料探勘工具,以擷取上市公開說明書中揭露的智慧資本,建立各公司智慧資本揭露的頻率指數、品質指數與複合指數,進而探討興櫃企業上櫃前期公司特性(企業獲利、公司規模與董事會持股比例)對上櫃時智慧資本揭露的影響。研究結果對於台灣企業智慧資本揭露現況提供了很好的資訊,同時也對於未來智慧資本揭露相關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第二篇為中央大學劉念琪教授、王志袁與劉雯中的「工作與家庭措施之使用度、知覺組織支持與員工工作態度關聯性之探討」一文。此研究以個人作為分析單位,探討工作與家庭措施使用度與員工情感性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間的關聯性,並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討論知覺組織支持之中介效果。本研究共蒐集了1,115份有效樣本,研究發現工作與家庭措施使用度確實會與情感性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間存在正向關聯;而知覺組織支持則能完全中介工作與家庭措施使用度與前述工作態度之關係。

第三篇為義守大學鍾喜梅教授與?家豪的「家族?結、政商關係與多角化擴張:台灣家族集團的跨時分析」一文。此研究以家族集團作為分析單位,融業、電子業、建築投資業以及紡織業等四個產業內的家族集團作為研究對象,蒐集了1988?2002年的縱橫資?(panel data)。並以資源基礎論觀點,探討家族連結以及政商關係的建立,對於家族集團多角化策略有何具體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台灣的體制系絡下,家族集團所運用的內部家族資本,以及所建立的外部政治資本,對於其家族集團的多角化擴張策略有不同方向與程度的顯著影響。此研究結果,對於瞭解家族集團運用不同社會資本以及擴張策略間的關聯性,提供深具參考的價值。

第四篇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龔千芬教授與交通大學謝國文教授的「複相關分析之運算與應用」一文,此研究以Shieh與Kung(2007)在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中所發展之軟體作為基礎,針對實證研究中常需處理的假設檢定、檢定力計算以及樣本數等三大議題,利用該軟體提供全面及實務性的介紹,應該能夠提供研究者在進行研究規劃與分析之有用參考。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已在國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我們也將被收錄於「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作為努力的目標,希望大家能夠共同來支持灌溉這份屬於一般管理領域的期刊,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黃家齊

執行編輯  吳宗祐

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一日

第三卷第二期(2010年8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以半年刊之方式每年發行兩期,目前已經出版了五期,期望成為一般管理領域中的代表性期刊。也期望學者先進仍能夠積極投稿,使本刊能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也能順利出刊。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未來仍將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除了本期刊出的質性研究專刊之外,目前共有三個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專刊是由黃家齊教授(政治大學)與黃敏萍教授(元智大學)共同主編的「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探討團體中的動態,以及在當前組織環境變化快速且組織的工作任務日趨複雜之下,如何透過團隊組織來提昇組織的效能並回應環境的要求,該專刊論文已完成審查及修改,尚待最後的編排完成,預計於明(民國一百)年二月出刊。第二個專刊是由葉匡時教授(中山大學)、劉韻僖教授(雲林科技大學)、鍾喜梅教授(義守大學)、連勇智教授(台灣大學)、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公司治理與策略執行」專刊。基於東亞地區公司治理架構與歐美之差異,又公司治理之良窳攸關組織中主理人與代理人利益及對風險之態度如何調和,也影響重要決策形成過程甚鉅。此一專刊特別強調策略與組織觀點下之公司治理的議題與其在管理上的意涵。該專刊亦已於去(民國九十八)年舉辦了研討會,階段性提供作者在研究方向、方法上之意見,俾能發展出具重要性與嚴謹性之研究論文,目前該專刊正進行論文的修改與審查,預計於明(民國一百)年八月出刊。第三個專刊是由葉淑娟教授(中山大學)與林妍如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共同主編的「醫務管理」專刊,希望徵求組織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領導與管理、策略管理、行銷管理等相關議題在醫療機構或相關產業之應用,以及包括醫療經濟、癒後結果研究(outcome research)為主的醫務管理研究。該專刊目前正進行審查作業,預計將於後(民國一百零一)年二月出刊。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的特色是質性研究專刊的四篇文章刊登,專刊是由蕭瑞麟教授(政治大學)以及許瑋元教授(台灣大學)共同擔任客座主編,專刊的產生過程備極艱辛。兩位客座主編在審查及修改過程中付出了相當多的精力,甚至投入論文中字句的斧正工作,萬分感謝蕭教授與許教授對於本期專刊的全心奉獻。而各篇論文的作者們也在審查人及客座主編的要求下,都進行了相當大幅度的修改,也才得以達到目前的呈現成果,因此同時也必須對幾位作者的貢獻表達謝意。

質性研究論文在台灣其他的期刊中亦偶有所見,但本期專刊的特定則在於強調詮釋型質性研究,質性研究在台灣的研究社群中已屬少數,而詮釋型質性研究更屬鳳毛麟角,尤其是具高品質的詮釋型質性研究論文。我們相信本期質性研究專刊的出刊,應會是台灣詮釋型質性研究的一個里程碑,也期待本專刊能夠對台灣的詮釋型質性研究產生引領作用。

本期另收錄一篇研究論文,是由林鉦棽、高月慈、及賴鳳儀教授合作的「轉化領導、交易領導與部屬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分析:探討政治技能的調節角色」。研究中探討轉化領導及交易領導與部屬組織公民行為的關聯性,研究的主要特色是採用了跨層次的研究途徑,並引介了政治技能作為調節變項。分析結果亦有了有趣的發現,政治技能顯著地調節交易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關係,當主管具備高政治技能時,交易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有正向的關係,而當主管政治技能不佳時,交易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為負向。研究結果對於領導理論與實務的發展應具有相當的啟發。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已在國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我們也將被收錄於「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作為努力的目標,希望大家能夠共同來支持灌溉這份屬於一般管理領域的期刊,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黃家齊

執行編輯  吳宗祐

民國九十九年八月一日

第四卷第一期(2011年2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以半年刊之方式每年發行兩期,目前已經出版了六期,期能成為一般管理領域中的代表性期刊。也期望學者先進仍能積極投稿,使本刊得以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也能順利出刊。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未來仍將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除了本期刊出的「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之外,目前共有兩個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專刊是由葉匡時教授(中山大學)、劉韻僖教授(雲林科技大學)、鍾喜梅教授(義守大學)、連勇智教授(台灣大學)、吳學良教授(台灣大學)共同主編的「公司治理與策略執行」專刊,此專刊基於東亞地區公司治理架構與歐美之差異、公司治理之良窳攸關組織中主理人與代理人利益,及其對風險之態度如何調和也影響重要決策形成之過程甚鉅。此一專刊特別強調策略與組織觀點下之公司治理的議題與其在管理上的意涵。該專刊亦已於前(民國九十八)年舉辦研討會,階段性地提供作者在研究方向與方法上之意見,俾能發展出具重要性與嚴謹性之研究論文。目前該專刊正進行最後階段的論文修改與審查,預計於今(民國一百)年八月出刊。第二個專刊則是由葉淑娟教授(中山大學)與林妍如教授(中國醫藥大學)所共同主編的「醫務管理」專刊,希望徵求組織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領導與管理、策略管理、行銷管理等相關議題在醫療機構或相關產業之應用, 以及包括醫療經濟、癒後結果研究(outcome research)為主的醫務管理研究。該專刊目前亦已進入最後的審查及修改作業,預計將於明(民國一百零一)年二月出刊。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的特色是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的四篇文章刊登,專刊是由黃家齊教授(政治大學)以及黃敏萍教授(元智大學)共同擔任客座主編,兩位客座主編在審查及修改過程中付出了相當多的精力,萬分感謝他們兩位對於本期專刊的全心奉獻。而各篇論文的作者們也在審查人及客座主編的要求下,都進行了相當幅度的修改,才得以達到目前的呈現成果,因此在此同時也對幾位作者的貢獻表達謝意。

如同專刊序言中說明的,儘管國外已有相當長的研究歷史,但團隊研究在台灣是近10年才開始有較多的研究者投入,因此應屬於較為新興且待開發的重要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國內迄今並無任何期刊以團隊作為議題發行專刊,因此我們相信,本期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的出刊,應足以作為台灣對團隊與團體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期待本專刊能夠對台灣的團隊與團體研究產生引領作用。

本期另收錄一篇邀稿論文,是由香港中文大學黃熾森教授所撰寫的「經營管理的岐路及華人管理學界的反思」。在黃教授的文章中,針對現今華人地區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有頗多的針貶,對於管理學界近年全盤接受西方學術標準,反而忽略對於華人管理領域長遠發展極為重要的其他面向,也多有評議。這篇文章直言批判目前華人管理發展的問題,晚近,亦有多少管理學者抱持著類似的論點,我們希望對於管理實務及理論發展能夠發揮震聾發聵的效用。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基於國科會人文處之鼎力支持,於本期刊發表之論文已在國科會人文處管理一學門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查中被賦予一定之權重,我們也將被收錄於「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作為努力的目標,希望大家能夠共同來支持灌溉這份屬於一般管理領域的期刊,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黃家齊

執行編輯 吳宗祐

民國一百年二月一日

第四卷第二期(2011年8月)

主編的話

歷經亞洲金融風暴、恩隆案、世界通訊等弊案與全球金融海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議題廣泛受到全球學術界的關注。許多知名期刊,例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Organization Science、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皆相繼以專刊形式討論公司治理的發展與不同面向的課題,並提出許多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議。

何謂公司治理?國際組織、學者及企業界人士都嘗試定義公司治理,統整以往的定義,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乃透過公司制衡管控制度的設計與執行,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地監督與激勵管理者,以健全企業組織的運作,提升經營管理績效、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同時,也兼顧其他利益關係人的權益(OECD, 1999, 2004; Shleifer & Vishny, 1997)。公司治理議題涵蓋的範圍跨越多個學門,包括法律學、經濟學、財務會計學、組織管理學等。其中,法律學者探討公司治理議題的焦點,著重在如何透過法律的設計制衡,以防止脫法的經營行為,俾有效地監督企業的運作;財經會計學者研究的重點則在於資金提供者如何確保公司經理人能以最佳的方式運用資金,並為其賺取合理的利潤。而有別於財經、法律學門的功能觀點;組織管理學者則從網絡、權力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公司治理的結構與過程。近期,許多社會學者明確地呼籲經濟社會學者應該踴躍地投入公司治理的研究,探索影響公司治理的社會結構(Davis, 2005; Fligstein & Choo, 2005)。

公司治理的相關議題研究主要衍生自幾個大哉問,例如:公司存在的目的為何?公司應該屬於誰?誰應該控制公司?公司的重要決策如何被監督?針對這些根本問題,有兩派基於不同的價值典範所發展出的論點:股東所有(stockholding)與利益相關人所有(stakeholding)。傳統的股東所有論主張公司屬於股東,而利益關係論者則主張公司不只屬於股東,更應該屬於員工、供應商、社區、社會大眾(Blair, 1995)。在此兩觀點系譜下,不同學門的學者也從不同理論面向討論公司治理的問題,主要包括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管理職責理論(stewardship theory)、法律(legal)、權力理論等。當今公司治理文獻中,仍以經濟取向,即「決策者恆為自利」假設的代理理論觀點為主(Daily, Dalton, & Cannella, 2003),該理論強調,利用內外部公司治理的機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來制衡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差距。其中,內部機制包括有效的結構董事會、制訂管理者報酬契約(如長期股票選擇權等);外部機制則如公司外部的接管市場(takeover market),一旦管理者經營不善使公司價值被低估時,即有被併購的可能。然而,管理學界也呼籲公司治理議題需從更廣、更動態的角度來理解,例如:包含利害相關人的行為結構和行為過程的探討(Hambrick, Werder, & Zajac, 2008; Letza, Sun, & Kirkbride, 2004)。

事實上,公司治理除了反應經營團隊、股東與其他利害關係人之互動關係外,也是社會經濟現象的一個縮影。公司治理實務通常是鑲嵌在所處的體制環境中,其發展深受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法制等因素的影響。過去,公司治理研究多以美、英的海洋法系模式和德、日的大陸法系模式為區分,但近年來,隨著亞洲經濟與新興市場的發展,東亞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也開始受到學術界之關注,例如:Claessens、Djankov與Lang(2000)探討東亞九個國家,2,980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權與控制權是否合一的治理模式。由於各國特有的非正式與正式制度的條件差異,強加套用先進已發展國家的治理模式和理論,往往無法完全地解釋當地公司治理的現象,甚至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和產生高額的治理成本,例如:集中股權(concentrated ownership)是已發展國家解決「主理—代理人」問題的治理機制,但在發展中國家,集中股權反而是造成「主理—主理人」問題的根源而非解決方法,因此,體制因素的考量與探討也開始受到公司治理學者的重視(Globerman, Peng, & Shapiro, 2011)。

相對於國際學術界對公司治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內近10年來也有豐碩的成果。編輯團隊特別回顧2001?2010年間TSSCI所收錄屬一般管理學門的七本期刊(包括《中山管理評論》、《管理評論》、《管理學報》、《台大管理論叢》、《交大管理學報》、《管理與系統》,以及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搜尋有關於公司治理主題的文章,瞭解國內關注公司治理議題的研究者,在處理公司治理時的理論、議題取向,進而呼應本專刊之出版,以及提出未來發展方向之可能建議。

在表1中,除呈現各期刊在搜尋期間所刊登公司治理主題之篇數外,並標示各篇文章的理論取向、公司治理機制,以及處理主題。由於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論仍以代理理論為主,因此,我們將理論區分為代理理論、管家理論以及其他,若同一篇文章有代理理論與權力理論,則在理論計算上,會分別在代理理論與其他分別計算一筆。從表1可以發現,在所選取的七本期刊當中,各文章所採用之理論,以代理理論為主要選擇,在其他理論部分,也幾乎是以經濟學、財務與策略為主之理論,如資源基礎論、賽局理論、股權評價模式……等,而幾乎沒有文章採用包括網絡理論或是體制理論等近年來國際上處理公司治理議題所會採用之理論,而與代理理論在經理人員行為上採相反基本假設之管家理論,也僅有一篇文章採用該理論論點。

在公司治理機制選擇上,處理內部機制選擇之文章仍占多數,而討論公司治理與體制環境或是市場機制的文章比例則偏少。在處理主題上,多數文章仍以財務績效為主要討論議題,儘管有討論策略或其他議題,但討論策略議題者之比例相對較低,創新活動仍是最常出現的策略變數。

由於所有文章所分析之層次均為公司層次,採用之資料來源也幾乎都是台灣經濟新報,因此,所處理之主題仍呼應傳統「股東所有論」的論述,而鮮少出現利害關係人、制度論等其他論述之公司治理議題。

有鑑於國內學術界在公司治理領域所發表之論文在理論架構上與國際前端研究主流仍有差距,所關注之議題又相對侷限,爰此,本專刊希望能收錄該領域內各色文章,以充實國內公司治理研究之多樣性,並希望相關討論範疇能有別於傳統國內論文專注於監督、控制的治理機制,進而發掘對台灣企業而言,治理機制在創造公司價值之積極意義。

本專刊自2009年6月開始公開徵求研究摘要,歷時九個月,並舉辦一次論文發表會。最初收到摘要21篇,爾後有16篇完成論文全文於研討會中發表,經過四輪的審查意見與修正回覆,最後接受四篇論文,接受率為19%。

本專刊收錄之第一篇文章為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系)賴蓉禾教授所著之〈公司治理、夥伴選擇與策略聯盟績效〉。該文以公司間之策略聯盟為研究背景,探討參與聯盟企業本身之公司治理條件能否確保聯盟夥伴間之信任關係,進而提高策略聯盟績效。此篇論文以公司治理理論所強調之誠信與透明為核心概念,並參酌利害關係人理論,證明治理條件可為企業挑選策略夥伴之重要依據。此一發現在公司治理領域具有高度實務意涵。

第二篇文章為國立中正大學李佳玲、史雅男以及蔡宜伶合著之〈總經理薪酬與績效衡量及不確定性之配適度對公司營運績效的影響〉。該文以代理理論為主要的理論架構,並衡量總經理薪酬與企業營運風險之配適度,進而驗證該配適度與企業績效之關係。根據本研究發現,當經理人薪酬能忠實反映企業經營之不確定因素,該公司將能有效地控制代理人成本,因此,可以擁有較高之績效。此一發現對於傳統以代理理論為依據之公司治理文獻,具有相當之意義,可使相關議題之討論面向更加完整。

所收錄之第三篇論文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綺楓教授之文章〈自願設立獨立董事的決定因子及其對研發投資與公司績效的影響〉。本文從體制面切入,探討上市公司「自願」設立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所展現之意義。根據實證發現,獨立董事較內部董事更能對管理階層產生監督制衡的效果,因此,能為公司創造營運上的效率;但由於缺乏內部資訊,加上不確定因素高,獨立董事通常無法對企業之研發決策產生影響。本研究發現,分別陳述獨立董事之優勢與限制,對公司治理理論之應用具有高度啟發。

最後一篇文章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俞慧芸、簡詩宏、林昌亮所著之概念性文章〈企業重大危機管理的倫理分析:利害關係人理論之管理意涵〉。相對於前面幾篇量性分析的研究,本篇係以東隆五金重整成功為案例,討論企業面臨危機時所必備之倫理思維。根據該個案之分析,公司治理不但能提升經營績效,更能在關鍵時刻幫助企業平衡利害關係人利益,如此證明公司治理有利於企業進行危機管理。

整體而言,本專刊所收錄的四篇論文分別立基於公司治理領域重要理論(代理理論、利害關係人理論、制度理論、企業倫理),並對關鍵議題進行探討(企業聯盟、經理薪酬、獨立董事、危機管理),相關研究發現將有助於國內公司治理研究與國際接軌,亦能顯示治理議題對企業創造價值之積極面意義,期待能對國內公司治理研究未來發展產生系統性之影響與貢獻。

專刊客座主編

吳學良、連勇智、鍾喜梅、劉韻僖

第五卷第一期(2012年2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以半年刊之方式每年發行兩期 ,目前已經出版了八期,期望 成為一般管理領域中的代表性期刊 。也期望學者先進仍能夠積極投稿,使本刊能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也能順利出刊。 在前任總編輯陳世哲教授、執行編輯吳學良教授、各領域主編,以及編輯顧問的盡心付出下,去年(民 國一百年十月)本期刊 已順利通過 審查並被「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 TSSCI )」 資料庫收錄,這是 「組織與管理」期 刊發展的重要進程 ,代表了期刊辦理的嚴謹度以及刊登論文的品 質已經獲得學界的肯定,當然,同時也代表本期刊 將在管理研究的發展上承擔更重的 責任 。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 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 過往已發行了多期專刊 ,未來仍將陸續規劃專 刊, 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 客座主編。除了本期刊 出的醫務管理專刊之外,目 前仍有 二個 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 專刊是由陳厚銘教授( 台灣 大學 )、譚丹琪教授( 政治大學)與曾瓊慧教授 (成功大學 )共同 主編的「國 際企業」專 刊。 在全球化趨勢持續發展下, 各國經濟間相互依賴與競爭的程度日益加深,無論有無直接涉足跨國商業活動,企業的經營均免不了會 受到各種國際競合態勢的衝擊,且其影響層面是多元而複雜的,因 此該專刊探討在國際化環境中所牽涉到的經營策略、運籌管理 、組織文化等各項議題。目前該專刊正進行徵稿作業,預計將於民國一百零一年二 月二十九日截稿,並於民國一百零二年二月出刊。第二個專刊是由吳宗祐教授(台灣科技大學 )、 胡昌亞教授( 政治大 學 )、熊欣華教授(東華大學)共同主編的「負向領導」專刊 。在過去領導研究 中,多半著重於主管的正向領導行為及其影響;近年來 ,許多學者開始注重負向領導行為及其對部屬可能產生的傷害,近十年來,負向領導的學術論文不斷出現在重要國際管理領域之期刊中,並有專刊產出,足見這個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該專刊正進行徵稿作業,預計將於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三十日截稿,並於民國一百零二年八月出刊。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的特色是「醫務管理」專刊三篇文章的刊登,專刊是由葉淑娟教授(中山大學)與林妍如教授(中國醫藥大學)共同擔任客座主編 ,兩位客座主編在審查及修改過程中付出了相當多的精力,萬分感謝葉教授與林教授對於本期專刊的全心奉獻。而各篇論文的作者們也在審查人及客座主編的要求下,進行了相當大幅度的修改,方得以達到目前的呈現成果 ,因此同時亦向幾位作者的貢獻表達謝意。醫務管理是新興的研究領域,仍有許多待開發的研究主題,而且醫療組織與企業組織有很大的差異,所以 醫務管理領域之研究也豐富了組織研究之多元性。期盼藉由此期專刊的出版,能夠引領更多的研究者投入醫務管理領域之研究。

本期另收錄一篇研究論文,是侯勝宗教授的〈見所未見:詮釋性個案研究方法探索 〉。研究中以一項新加坡、臺灣間的衛星派遣車隊跨國科技採納研究為例,將此一長達五年的跨國計程車田野研究經驗,系統化地彙整成一套研究方法工作實務,並介紹如何鑑賞質化研究作品 。藉由此種強調情境相依勝於命題推導式的詮釋性個案研究,本文希望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方法做為參考,讓研究者能解構真實組織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透過詮釋性個案研究來見所未見;研究結果對於詮釋性個案研究法的運用與發展應具有相當的啟發。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 爰歡迎國內 、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 投稿 。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 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 、比較分析與問題 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 學會」 ( www.taom.org.tw )網站上公告。希望大家能夠共同來支持灌溉這份屬於一般管理領域的期刊,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黃家齊 執行編輯 吳宗祐 民國一百零一年二月一日

第五卷第二期(2012年8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民國九十七年二月發行創刊號,以半年刊之方式,每年發行兩期,目前已經出版了九期,期望成為一般管理領域中的代表性期刊。也期望學者先進仍能夠積極投稿,使本刊能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也能順利出刊。

民國一百年十月,本期刊已順利通過審查並被「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收錄,這是「組織與管理」期刊發展的重要進程,代表期刊辦理的嚴謹度以及刊登論文的品質已經獲得學界的肯定,當然,同時也代表本期刊將在管理研究的發展上承擔更重的責任。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能夠引領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過往已發行了多期專刊,未來仍將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除了本期刊出的醫務管理專刊之外,目前仍有二個專刊正在進行,第一個專刊是由陳厚銘教授(台灣大學)、譚丹琪教授(政治大學)與曾瓊慧教授(成功大學)共同主編的「國際企業」專刊。在全球化趨勢持續發展下,各國經濟間相互依賴與競爭的程度日益加深,無論有無直接涉足跨國商業活動,企業的經營均免不了會受到各種國際競合態勢的衝擊,且其影響層面是多元而複雜的,因此,該專刊探討在國際化環境中所牽涉到的經營策略、運籌管理、組織文化等各項議題。目前該專刊正進行審稿作業,預計將於民國一百零二年二月出刊。第二個專刊是由吳宗祐教授(台灣科技大學)、胡昌亞教授(政治大學)、熊欣華教授(東華大學)共同主編的「負向領導」專刊。在過去領導研究中,多半著重於主管的正向領導行為及其影響;近年來,許多學者開始注重負向領導行為及其對部屬可能產生的傷害,近十年來,負向領導的學術論文不斷出現在重要國際管理領域之期刊中,並有專刊產出,足見這個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該專刊正進行徵稿作業,預計將於民國一百零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截稿,並於民國一百零二年八月出刊。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共收錄四篇文章。四篇文章的理論與分析層次以及研究方法的運用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組合。

第一篇為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施郁榛小姐與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彭朱如教授的「以智慧資本導航工具探討社福機構之婦女服務方案資源管理」一文。這個研究嘗試以應用資源轉換分析工具智慧資本導航(ICN),探討六個社福機構對於提供婦女服務方案之各項智慧資本及傳統資源相互間的轉換,以分析社福機構婦女服務方案之資源管理。研究結果除了提供社福機構提供婦女服務方案之資源管理上的實務建議之外,也將智慧資本管理方法運用於如社福機構之非營利組織情境,有助於擴大智慧資本管理理論之應用。

第二篇為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蔡維奇教授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吳祉芸教授的「辯解有效嗎?談應徵者防禦型印象管理策略對面試官心理評價之影響」一文。這個研究試圖整合不同理論觀點,以求完整、周延地看待評價歷程,進而探討應徵者防禦型印象管理之效果。由態度理論的觀點,該研究同時探討面試官面對應徵者使用防禦策略的認知歷程與情感歷程,且納入知覺應徵者能力及其對應徵者的喜好程度兩類評價,以驗證面試官解讀應徵者防禦型印象管理策略的心理歷程。此研究以實驗法進行,研究結果對於面試相關研究應有理論貢獻,亦可供應徵者做為策略選擇的參考。

第三篇為龍華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張婷婷教授、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陸洛教授與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郭靜宜小姐的「工作資源對工作-家庭衝突及工作表現之影響」一文。這個研究以壓力源-壓力感受模式與資源保存理論為理論基礎,探討工作資源(包含彈性工時制度與組織家庭支持理念)、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表現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工作資源中的組織家庭支持理念與WFC有負向關係,且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家庭支持理念與工作表現間都有顯著關聯性,同時也發現工作資源中的彈性工時制度可能會緩解工作家庭衝突對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的負向衝擊。

最後一篇為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國際貿易系李慶芳教授的「跨界合作與學習之搜尋模式:半導體異常排除之案例研究」一文。這個研究基於長期對半導體維修專案的田野觀察、深度訪談、非正式溝通及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等途徑,探索如何以持續搜尋知識疆界的方式,促動跨界合作以排除異常之歷程。該研究採用實踐理論探索在「創新、彈性、即時關係與相互調整」的工作脈絡中,具不同專業背景的知識工作者,應如何進行跨界合作與學習?研究發現,「搜尋模式」與其背後的三種工作實務分別是描繪實務、探究實務及重新編織實務。研究中同時說明,如何透過搜尋模式進行跨界合作,亦即知識工作者如何透過疆界意會、疆界接替與疆界防護,有效地整合異種的專業知識、開創新知並排除異常,進而提出搜尋模式之理論與實務意涵。研究不僅具備高度的理論旨趣,對跨界合作與學習亦有相當的實務啟發。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我們篤信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投稿論文希望是有關於組織與管理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研究成果,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希望大家能夠共同來支持灌溉這份屬於一般管理領域的期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黃家齊

執行編輯吳宗祐

民國一百零一年八月一日

第六卷第一期(2013年2月)

主編的話

一、傳承期刊運作

「組織與管理」期刊於2008年2月發行創刊號,目前已經出版了十期。在前任黃家齊總編輯、吳宗祐執行編輯與各領域主編的努力之下,已經茁壯為一般管理領域的代表性期刊。在陳世哲理事長的錯愛下,我們誠惶誠恐地接下服務學者先進的任務,期待各大家仍能夠積極投稿,使本刊能持續收到優質的文章,共同灌溉屬於我們的學術園地。

2011年10月起,本期刊被「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收錄,這是「組織與管理」期刊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組織與管理」的嚴謹度以及刊登論文的品質獲得學界的肯定,在管理學術研究的發展上,也會持續扮演關鍵的地位。近幾年來,管理學術研究成果已經逐漸受到其他領域與實務界的肯定。除企業界亟需我們的建議與協助,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環境生態、科技創新與其他人類社會組織的問題都是我們馳騁的場域,從近三年Academy of Management 的 會 議 主 題 「 West Meets East: Enlightening, Balancing, and Transcending 」( 2011 )、「 Informal Economy 」( 2012 ) 與 「 Capitalism in Question」(2013)觀之,全球管理學界正透過集體的努力,面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與共同創造價值。因此,主流思潮似朝向將管理理論傳播轉化為實務行動的指引及透過實務參與淬鍊與實證管理理論。以人性價值出發,增進跨界對話與合作,以開放創新的行動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我國現今面臨科技產業競爭力低落、產學落差、政府效能不彰、高齡少子衍生的社會問題、服務業轉型等問題,都有待我們與其他領域的學者共同努力以赴。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期共收錄四篇文章。此四篇文章的理論、分析層次及研究方法的運用雖有不同,但皆是處理我國廠商現階段面臨的重要議題,這個有趣的組合相當程度可以融入全球管理研究的主流思潮。

第一篇為「知識治理機制對個人知識管理行為的影響:從所有權觀點探討」。該研究從所有權觀點出發,探討知識治理機制、知識心理擁有感與個人知識管理行為的模型。結果發現:1.從所有權觀點重新分類知識治理機制,決策權觀點知識治理機制與財產權觀點知識治理機制,有助於瞭解個人知識管理行為;2.知識心理擁有感可以區分為「我的」與「我們的」二個不同的獨立構念;3.鼓勵個人知識管理行為的路徑包括員工認知決策權觀點知識治理機制,強調對群體的正面認同,當個體認知組織所實施的相關制度程度愈高時,個體愈會體認到知識是我們團隊所共同擁有的,自我要求以達成組織期望的知識創新與分享行為。另一方面,從財產權觀點的知識治理機制探究,員工因為創新而擁有實體所有權,會透過我的知識心理擁有感而影響個人知識創新行為。

第二篇為「大中華地區員工之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態度及行為的關聯:以情感性組織承諾為調節變項」。該研究主要站在與西方壓力理論對話的立場,探討:1.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態度及行為(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聯,以及2.情感性組織承諾對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態度及行為之關係的調節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對兩岸三地員工而言,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滿意及工作績效等變項間皆有顯著的負相關。該研究並進一步將次文化差異納入考量,探討不同地域之員工情感性組織承諾對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績效之關聯。

第三篇為「破產公司對存活公司的影響:經濟衰退時期的正向競爭效應」。企業破產的正向競爭效應,係存活公司因取得破產公司所釋放的稀缺性資源,使存活公司得以提高獲利,該研究以競爭效應為研究焦點,檢驗企業取得破產公司資源的潛力對增量資產報酬率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企業之資產使用效率愈高、平均薪資愈高、市占率愈大、存活公司與破產公司愈相似,愈易獲得正向競爭效應。

最後一篇為「視訊面談與臨場面談的面談表現評價之比較──職務—履歷適配之干擾作用」。該研究探討面試官利用視訊面談與臨場面談給予應徵者的面談表現評價差異性,並探索職務—履歷適配與否的不同情況下,其視訊面談與臨場面談的應徵者表現評價差異性的不同。該研究採取模擬面談實驗法,研究結果發現,在職務—履歷不適配情況下,面試官給予臨場面談應徵者的面談表現評價高於視訊面談應徵者;在職務—履歷適配情況下,則面試官給予臨場面談應徵者與視訊面談應徵者的面談表現評價沒有差異。

三、未來之展望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也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2月及8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臺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林博文

執行編輯 劉玉雯

2013年2月1日

第六卷第二期(2013年8月)

主編的話

組織領導的功能在現代社會日益受到重視,由於產業競爭環境劇烈變動,企業組織需具備動態能力,才能擁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企業組織變革及動態能力的發動機就是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及其創新的領導作為。成功的典範,例如:蘋果電腦的賈伯斯從大學退學創業,他創辦蘋果電腦改變個人電腦歷史,卻在事業高峰時被董事會逐出他一手創立的公司。12年後,賈伯斯演出王子復仇記,以智慧型手機開展第二個賈伯斯時代,讓蘋果電腦攀上顛峰,也改變了人類的行為與全球科技產業的版圖。但更多的殘酷故事是組織缺乏領導無法創新,因逐漸喪失競爭力而被邊緣化。現今的臺灣,社會進入崩世代、產業陷入悶經濟與政府部門無法提出國家發展願景,我們對於突破困境的組織領導力殷切期盼。

當企業有愈來愈多的知識工作者與婦女進入職場,科技創新加速產業組織變革的腳步、全球化使得多元文化與價值觀產生激烈衝擊與演化。企業經理人面臨領導功能的典範移轉,從強調組織穩定性、效率控制、競爭、重視實體資源、要求整齊一致、領導者中心的英雄主義,轉換為重視變革、授權、團隊合作、重視人和關係、多元融合的以僕人管理創造與分享共創價值,並善盡社會責任。

現代的「組織領導」可說是:透過個人的一連串行動,促使一群人溝通協調,共同創造出分享的價值。而多元價值包含道德的、社會的、經濟的與交易的面向。低績效組織經常是領導者與其他行動者隱諱而不說明,也可能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明確意識到,不知為何而戰,而流於私利競逐及政治運作或利益交換。因此,直接、明白地揭露溝通共同價值觀,以凝聚共同的團體意識,進而形成組織文化與影響決策,才能讓所有組織活動產生意義。實證研究一在驗證追隨者與組織或團隊有類似的價值觀時比較滿意其工作,並傾向繼續留任且有高效率的產出。而失敗領導者往往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不一致。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反映了臺灣組織管理實務界與學術界,回應與反思 我國所面對的組織管理挑戰。簡俊成的「跨組織學習與創新:競合觀點」,以競合觀念為調節變數,探討跨組織學習機制對創新績效的影響,顯示跨組織競合學習為組織學習的重要途徑。陳淑貞與戚樹誠的「雙職涯家庭工作者工作角色認定與工作—家庭衝突之關係:探討性別與家庭時間投入的聯合調節效果」,探討雙職涯家庭工作者之性別與家庭時間投入對工作角色認定與工作—家庭衝突關係的調節效果,結果發現,女性工作者家庭時間投入弱化工作角色認定與工作—家庭衝突的正向關係,而男性工作者則無影響。溫金豐、石若瑩、陳淑媛與張菡琤等四位作者的「女性主管的性別歧視:性別角色傳統傾向與女王蜂症候群」,以組織生態學及社會認同理論探討女性主管性別角色傳統傾向與其女王蜂行為的關係,研究發現,性別角色傳統傾向與女王蜂症候群具顯著正向關係。最後,周麗芳、任金剛與林守紀的「轉型領導與建言行為:文化價值觀的關鍵角色」,探討華人社會中的建言行為,將員工建言區分為主管不在場的公開建言、主管在場的公開建言與私下向上建言,結果發現,轉型領導與權威取向與他人取向對建言的調節效果。

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2月及8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臺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林博文

執行編輯 劉玉雯

2013年8月1日

第七卷第一期(2014年2月)

主編的話

隨著企業組織的全球化與科技的發展,管理者面臨的挑戰也日趨多元。組織存在的目的也不僅止於追求股東利益得極大化,而是為利害關係人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最直接且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即為顧客、員工、經營團隊與股東,雖然從傳統的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均衡取捨角度,可以較為務實地提出描述組織管理的困境與短期的解決手段,卻難以提出長期可長可久的組織治理機制。因此,從開放式創新與價值共創的角度看組織與管理議題,應該會逐漸受到學界與實務界的重視。

最近,臺灣企業發生一連串的價值創造危機,例如:手持式裝置的興起造成wintel架構供應鏈的崩盤、食品業為追求低成本與股東私利的黑心油與黑心澱粉事件、半導體大廠日月光的工業廢水排放事件、華隆關廠勞工抗爭,乃至於無薪假衍生的社會問題等。許多的企業挑戰都指向我們必須有新的管理思維與價值創造典範,以避免廠商逐漸喪失競爭力而被邊緣化的窘境。

然而,價值應該是什麼卻是一個謎團,不同的世代與族群可能有不同的觀點,例如:《工作世代》(Generations at Work)(2000年,AMACOM出版)將員工區分為四大類型:資深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以及Y世代。不同世代的工作價值觀不同。本人認為,比較好的價值定義是Amartya Sen(1998年諾貝爾獎得主)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將核心重點放在個人都能夠達成什麼。其觀念影響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定義Functionings為構成人類生存的活動與狀態,例子從基本需求事物(如健康、良好的工作、安全), 到複雜的心靈狀態( 如幸福、自我尊重和平靜) 均屬之。而組織存在即是促進利害關係人有能力實現有價值的Functionings的自由。企業有愈來愈多知識工作者與新世代進入工作職場,企業經理人面臨為利害相關者持續創造價值的挑戰,從強調組織獲利、效率控制、競爭優勢、重視生產資源,轉換為重視工作氛圍、授權致能、團隊溝通、重視關係與學習成長及善盡社會責任。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反映了臺灣組織與管理學術界,回應與反思我國企業面對的價值創新的挑戰。黃瓊億與戚樹誠的「團隊安全感氛圍與團隊認知閉合需求對資訊分享與創新績效的影響」,探討團隊成員們的團隊安全感氛圍知覺與團隊內的資訊分享程度的正向關係,與團隊認知閉合需求與資訊分享程度的負向關係。酈芃羽的「高階管理團隊特性對國際化廣度與速度的影響:以臺灣電子產業廠商為例」,探討高階管理團隊的國際化經驗如何有助於企業國際化廣度與國際化速度,而高階管理團隊功能背景異質性則會對國際化速度有負面影響。黃品全與韓明娟的「顧客承諾與情緒勞務之關係:情感承諾的調節作用」,以Meyer的承諾⎯動機整合模式觀點,闡釋顧客承諾的面向:情感、規範、持續對正面一致、深層飾演、表層飾演等情緒勞務之個別影響。最後,紀乃文的「情緒勞動對組織是利是弊?探討知覺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對情緒勞動與服務績效、離職傾向關係的差異化干擾效果」,探討在工作場域中,來自主管支持及同事的支持,對於服務人員是工作資源,會干擾影響表層演出、服務績效及離職傾向。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實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臺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林博文

執行編輯 劉玉雯

2014年1月1日

第七卷第二期(2014年8月)

主編的話

組織創新已然成為企業生存發展與競爭力的基石,企業經理人的角色也由傳統注重效率與績效的管理者轉型為注重服務承諾與溝通的領導者。領導風格與領導行為往往造成被領導者的認知差異,而影響其解釋覺察到的環境資訊。因而,上級、同僚和下屬們判斷一個領導者的績效,主要是由其認知到的領導者之意圖和領導效能。以愛感人或是以威懾人,一直是領導者的兩難。馬基維利在500年前就提出了這個問題:領導者究竟是受追隨者愛戴,還是讓追隨者畏懼比較好?他的結論是,如果你無法兩者兼具,讓人畏懼是比較有效。然而,人性極為複雜與環境劇變,不能再以刻板的方式來定義「非愛即懼」,有必要以領導權變理論,重新檢視這愛戴與畏懼的難題。

另一個領導者的挑戰是如何建立團隊,以回應利害相關者的問題解決與價值創造。尤其是建立顧客導向的企業文化與組織氣候,透過參與式領導,在理性的指導及一定的規範中,使下屬及員工為了目標做出自主自發的努力滿足顧客需求。在參與式領導者管理的團隊中,主要政策由組織成員集體討論、共同決定,領導者採取鼓勵與協助的態度,並要求下屬員工積極參與決策;在確定完成工作和任務的計畫、方法、技術和途徑上,組織成員也有相當的自主選擇機會。通過集體討論,領導者使團隊成員對顧客需求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與承諾,並就此提出更為切實可行的計畫和方案。

如何帶領團隊度過危機,是對領導者價值與績效最嚴苛的試煉。危機領導是領導一群成員經歷一個突然的、大部分未預料到的、強烈負面、心力交瘁情況的過程,可以被視為一種權變領導行為。有效的危機領導與管理, 領導人應該採取果斷行動以改變這種情況,以同理心回應社會與利害相關者的期待,迅速重建組織一般正常的工作常規,需避免自我防衛心態與顯示樂觀心態,以轉換型領導風格而化危機為轉機。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呼應了台灣組織與管理學界對我國領導新典範的期許。第一篇為劉娜婷、蔡秉毅、徐雅惠與吳肇展的「威權領導與職場偏差行為之關係: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差異與個人文化價值觀所扮演的角色」,旨在探討威權領導與人際、組織與主管導向等三種職場偏差行為的關係,同時探討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差異的中介角色。第二篇為韓明娟與黃品全的「服務人員的顧客情感承諾: 群體層面加上個人層面自我概念的調節作用」, 從員工對顧客、群體、個人等三個面向的動機,探討對顧客情感承諾與行為間關係的調節作用。第三篇為紀乃文與王誼臻的「轉換型領導與部屬工作績效:探討部屬適配知覺的中介效果及部屬適應性特質的干擾效果」,檢視轉換型領導如何透過部屬的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組織適配與個人主管適配,而影響其任務績效、對主管/對組織的公民行為。最後一篇是姚惠忠與楊奕源的「危機溝通之期望缺口模型」, 探討企業與受眾之間可能存在的期望缺口及對危機溝通效果之影響,以解釋根據受眾之情境認知所做的策略選擇,才能縮減期望缺口而降低危機可能造成的傷害。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持續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實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林博文

執行編輯 劉玉雯

2014年8月1日

第八卷第一期(2015年2月)

主編的話

我國面對經濟成長遲緩,企業員工薪資停滯甚至倒退回15年前。大學畢業生起薪低落,甚至有所謂22K的悲觀說法。企業雖然獲利,卻無法反映到員工的加薪與福利。而且臺灣職場工作條件,對比於歐洲先進國家,常被形容為工時最長、壓力大、缺保障福利。尤其是竹科的高科技產業,所謂的責任制,常被形容為爆肝、超時工作的元兇。餐飲服務、幼教老師、甚至大學教授,過勞成疾甚至過勞死的新聞,屢見於媒體版面。這種全世界獨特的臺灣企業組織現象,亟待有識學者以跨領域的思維,多元利害相關者的角度思辨其成因與解決之道。

另一個弔詭的現象,我國廣設大學,造成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企業領導者卻常常喟嘆找不到人才。有人歸咎於大學只重論文發表,不重教學造成學用落差大,也有人認為企業短視近利,不願意培養人才,也不願意與學校合作;更有人怪罪學生草莓族,只想錢多事少離家近,缺乏學習上進的動機;政治人物則牽扯兩岸經貿與大陸的競爭,造成工作機會流向大陸。不管成因如何,企業員工在職場工作,已是其生活重要的一環,與家庭、休閒、社交、學習等生活應平衡和諧。企業領導者有義務,提升員工的工作價值,讓其生活與工作安全得以保障,能力可以發揮與成長。如此,企業才能有豐沛的人力資本與員工向心力,進而展現永續創新競爭力。

知識經濟下,有創意與滿意工作的員工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可以從下列四點做起:1. 導入新科技與知識管理系統,讓員工工作更有效率,並可促進對顧客的服務品質;2. 改善工作環境氣候氛圍,讓員工產生正面情緒、愉快積極心情與自發創新動力;3. 給予彈性與關懷,讓員工可以兼顧職涯發展與家庭生活;4. 提升員工的情緒智商與人文素養,對情緒勞動與服務品質正向連動。本刊也邀請組織與管理學者投入研究其他可以促進人才發展的組織策略,以解決我國低薪、高失業率卻亟缺人才的困境。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呼應了臺灣組織與管理學界對解決我國職場問題與提升顧客服務之努力。第一篇為蕭銘雄與史麗伶的「國立大學導入電子化採購之使用行為研究:以共同供應契約電子採購平台系統為例」,旨在探討如何採納及改善系統品質與資訊品質,使員工服務能符合或提升使用者的認知信念,增強使用者的使用意願。第二篇為許含笑、黃欣怡、林鉦棽與彭台光的「好員工,你累了嗎?從資源保存觀點探討不同本質角色外行為及調節焦點特質對情緒耗竭之影響」,從員工的建言行為可能伴隨情緒耗竭,而助人行為可減少情緒耗竭的基礎假說出發,探討守成型特質與開創型特質造成的調節效果。第三篇為張婷婷、陸洛、林惠彥、高旭繁與陳瑩珊的「職家衝突因應策略與適應後果之關聯」, 檢視在職家衝突的情境下, 不同的因應策略對工作面( 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離職意向、工作績效)、家庭面(家庭滿意)與個人面(身心健康)等適應後果的影響。最後一篇是陳淑玲、施智婷與林渝致的「品味的正向力量:對情緒勞動與服務品質的連動」,探討服務人員的品味能力如何轉化情緒勞動的過程並進而影響其服務品質。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持續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臺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林博文

執行編輯 劉玉雯

2015年1月20日

第八卷第二期(2015年8月)

主編的話

隨著知識經濟與網路科技的影響力,企業經理人面臨來自於複雜的組織內外因素的挑戰。在組織內需要展現領導力,激勵有創造力的知識工作者,為多元的利害相關者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對外需要洞燭機先,與產業界的其他營利與非營利組織既競爭又合作,不斷地創新商業模式。領導的角色從強調財務獲利、生產效率、競爭優勢、重視資源控制,轉換為重視員工工作氛圍、授權致能、團隊學習與溝通、重視關係與成長與善盡社會責任。最近,臺灣面臨一連串的挑戰,包括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與亞投行、紅色供應鏈崛起,也有轉型的契機,例如:女性領導力持續擴大影響與創新創業風潮席捲全球。我們期待具有遠見與柔性領導力的領導者,可以在實踐中找出路,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有領袖洞見。

這種在複雜現象中找出路與洞見的渴望,也反映到學術研究的方法上。愈來愈多的實證研究不只滿足於簡單的變數間線性相關模式,中介與調節效果的實證理論模型成為主流。本期四篇稿件正好是這個研究趨勢的最佳示範,讀者可以從這四篇嚴謹的論文中學習此研究潮流下,如何形成研究問題、文獻整理論述、研究設計與統計分析,尤其是假說推導與結果討論更是值得留意。未來研究趨勢,本人認為會與創新的大數據分析工具結合,在資料數量、理論的嚴謹性與研究資料分析方法上,都會有愈來愈高的要求。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反映了臺灣組織與管理學術界,回應了我們面對的複雜環境與理論突破的挑戰。楊舒蜜、方世榮、方世杰與周家慧的「競合關係的關係學習與關係利益:關係張力之調節」,以關係張力的觀點探討競合中的黑暗面對學習與利益之影響。邱淑芬、莊佩茹與連小雅的「主管部屬交換與創造性績效之關係:內在動機與正向心情之中介效果」,以自我決定論出發,從態度歷程及情感歷程探討主管與部屬的交換關係對創造性績效之中介機制。許境頤與簡心潔的「部屬印象整飭策略對威權領導與知覺部屬順從的關聯性之中介效果:併論動機內化的調節角色」,基於家長式領導三元模型,探討部屬的動機內化程度對其在威權領導時之印象整飭策略選擇的影響。最後,林谷合、連勇智與彭耀平的「網絡結構對已國際化中小企業之海外市場績效影響:以知識移轉作為中介變數」,企圖整合社會資本與組織學習理論,探討企業如何在網絡結構透過知識移轉的中介效果影響海外市場績效,以及廠商吸收能力的干擾效果。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林博文

執行編輯 劉玉雯

2015年8月1日

第九卷第一期(2016年2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是國內組織與一般管理領域學者所共同耕耘的學術期刊。自2008年以來,在領域內眾多學者齊心投入之下,「組織與管理」已為國內一般管理領域極具代表性之學術期刊。本屆編輯委員會於2015年10月接續編輯任務,仍將承續本刊的宗旨,推動管理知識的創造、擴散與應用,並在連結管理學術研究與產業與社會的關鍵角色上持續努力。

管理活動與組織效能的關聯,是一般管理領域歷時不衰的研究主題。不同的組織依其對於環境及系絡因素的判斷,產生了形貌各異的管理活動選擇;組織內外的力量,由不同的方向拉扯著組織的形狀與運作方式,進而型塑出組織的策略方向與活動;而組織的效能則反映出組織對於這些內外變化的評估結果。組織為何產生不同樣貌的管理活動,以及如何解釋管理活動與有效表現及無效表現的差異,也成為組織與一般管理在理論與實務上長期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管理的挑戰更迭出新,特別是近年臺灣產業面臨著產業轉型的嚴峻挑戰,新興產業如何興起、組織如何轉型與重組、如何轉化因追求規模經濟造成資源耗用的傳統經營因惟、如何利用人力資本創造組織能耐、提升組織附加價值等,均是現今臺灣管理學術與實務領域努力的方向。

然而,管理活動與組織效能的關聯,有著複雜的學術研究本質。例如:組織能耐與效能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不易由横斷性資料得窺其貌,時間在這其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又或者組織能耐貯藏於組織不同層次元素中,組織效能也往往不僅由單一層次組織指標來含括,不同層次的組織能耐與效能指標,應如何在理論與實證上加以連結與驗證,也使得此類研究更形複雜;又或是環境因素與管理活動及組織效能間,可能存在複雜的互動;而實證上也由中介、調節效果,進一步探討到非線性的調節效果的存在。面對這些複雜的研究議題,研究者努力橋接與整合過去學術發現,希望能由更廣泛的視角及更精緻細膩的論證,持續探索這些複雜現象。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也反映臺灣組織管理學術對於前述議題的呼應與努力。孫梅瑞與陳依婷的「環境管理與企業經營績效關聯性之實證研究:以臺灣上市櫃公司為例」,以貫時性資料及事件研究法探討臺灣企業的環境管理策略與組織效能的關聯,研究結果支持了環境管理策略的長期性特質,其研究結果也呼應著時間應納入組織效能研究的重要考量。李家琪與陳婷惠的論文「策略性人力資本配置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分析」,以連續三年的横斷面時間序列資料(pooled panel data),探討人力資本配置與會計師事務所經營績效之關聯。研究發現,人力資本的配置策略與不同的組織效能指標間,可能存在不同的關聯型態;這顯示效標選擇,對於管理活動是否為有效或無效,有著重要的影響。謝如梅與蔡依倫的「時勢造英雄:創業制度與創業活動之關聯性研究」,探討國家總體層次創業制度對創業活動的影響。本文釐清創業制度如何促成極具創新潛力的機會型創業活動,藉此瞭解各國創業活動之差異與原因,促成跨國創業研究與創業機會研究之對話。最後,則是陳淑萍與鄭中平的「潛在三階非線性效果的模型設定:限制式方法」,本篇為管理研究方法相關論文。由於三階非線性效果的推導,在管理領域研究中愈來愈常見,本研究提出利用結構方程模式處理測量誤差的方法,提供未來研究處理此議題之另一選擇。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劉念琪

執行編輯 林舒柔

2016年2月1日

第九卷第二期(2016年8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是國內組織與一般管理領域學者所共同耕耘的學術期刊。 自2008年以來,在領域內眾多學者齊心投入之下,「組 織與管理」已為國內一般管理領域極具代表性之學術期刊。本刊宗旨除了在學術上推動管理知識的創 造、擴散,也希望作為國內管理學術研究與產業與社會的策略連結,希望在國內的管理實務的前進中扮演關鍵角色。

除了一般性的期刊出刊外,「組織與管理」期刊為了回應當前管理領域在學術上,甚或呼應產業及社會上重要議題的興起,陸續規劃並出版不同主題的專刊,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期能引領國內學者投入管理領域新興重要議題,帶領國內管理研究探索學術前沿。過去 我們曾出版了「創業與家族企業」專刊、「質性研究」專刊、「團隊管理與團體動態」專刊、「公 司治理與策略執行」專刊及「醫務管理」專刊。而本期則以「跨(公、私)部門組織間關係」為專刊主題,希望能對跨公、私領域之組織現象提出更深入的觀察及學術創見。

本期專刊是由方世杰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與李慶芳教授(實踐大學)共同擔任客座主編。專刊的產生過程繁複艱辛,兩位客座主編在過程中付出相當多的精力,更為本期專刊撰寫了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的理論概念引導文章,同時投入專刊論文各項審查及斧正工作,萬分感謝方教授與李教授對於本期專刊的全心奉獻。也感謝各篇論文審查人及論文作者的投入,本期專刊才得以達到目前的呈現成果,因此本刊同時也對審查人及作者的貢獻表達謝意。

公私部門協力已是近一、二十年來眾多國家中常見的現象。各國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私部門財務資源投入,並促進公、私部門合作以提振公共政策的效能,思考並嘗試建立了多樣的公、私部門協力模式。 然而,也正因為這樣的協力模式中,涉及了更多類型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更形複雜的制度環境(社會,法律、政治、文化……),以及相對模糊的經濟效益標準,使得公、私部門間 形成的組織互動及協力關係,更無法全然由過去管理理論常見的企業合作型態來解釋。我國近年來在政策上已大幅採用公私協力模式進行公共政策投資,然而,這部分的組織管理相關研究卻仍屬少見。有鑑於本議題在學術及實務二方面的重要,我們希望以這個專刊為出發,引領出國內對於公、私部門協力研究的持續性投入與對話。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 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 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 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劉念琪

執行編輯 林舒柔

2016年8月1日

第十卷第一期(2017年2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自2008年首刊以來,即將要發行第十卷。在這段期間,感謝國內組織與一般管理領域學者的投入與耕耘 ,「組織與管理」 已更為茁壯與發展。為了在編務上提供投稿人及審稿人更好的服務,本刊也將在今年起採用線上投稿系統,利用資訊系統讓我們的編務平台能提供更明確、穩定及快速的回應,讓本刊能以更有效能的流程,持續進行管理知識的創造、擴散與應用。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數位科技、人工智慧及社群媒體等領域的進步快速,已讓現在及未來的產業、 組織、工作及個人均受到極大的影響。許多固有的產業及固有的工作型態受到資訊科技的重大挑戰,新的技術應用開始走入現今的世界,舊有商業模式出現可能無以為繼的困境,而工作者也可能面臨被機器取代的恐懼。而在這波變化風潮中,企業如何在舊模式中演化向前,工作者如何讓自己的工作不再只是「例行固定」、「容易取代」,這些都不僅是實務者的難題,也是管理學者困境的學術挑戰。

本期收錄的四篇稿件,直接與間接地以學術思考回應前述的重要議題。 蕭瑞麟與歐素華的「資源流:聯合報系複合商業模式的形成」研究提出資源流的概念,直接回應新舊商業模式演化的問題。他們以三種資源流動的樣貌,檢視逆流、回流、導流三種資源整合策略如何引導出新舊商業模式複合的效果。本研究提出資源綜效與商業模式更新的可能關聯,不但對資源論提出更深入的思考,在實務上也提出經理人應檢視企業內、外部的資源流動狀態,以找出各種複合可行性,如此便可以改變商業的運營邏輯的建議。相較於例行固定、高重複性的工作,團隊與顧客服務工作均有著高度人際互動性,也多被認為是較難以自動化取代的工作型態。本刊其他三篇論文,分別以團隊及服務工作為主題,探討不同人際互動情境下的組織行為議題。樊學良與陸洛的論文 ,「團隊結構特徵及社會特質與團隊產出之關係:團隊信任和團隊凝聚力之角色」,探 討團隊結構任務相依性及成員心理相似性與團隊績效和團隊滿意度的關係,並討論了團隊信任和團隊凝聚力在此過程中的角色。他們的研究確實指出成員之密切互動相依對團隊績效有重要影響。紀乃文和葉思妤的論文「每日偽裝情緒的負面效應:探討服務人員每日表層演出對其職家衝突與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及員工協助方案的緩衝效果」,則探討高度人際互動需求的服務工作者,工作要求對其個人福祉的影響,也提出組織如何利用員工協助方案增益員工的福祉。林少龍與繆敏志也著力於服務工作者的工作行為,他們的論文「員工顧客導向特質對情緒勞動之影響: 主管顧客導向特質重要嗎?」,探討員工及主管的顧客導向特質如何影響工作者的情緒勞動行為。員工與主管的顧客導向特質對於員工的情緒勞動行為有差異的影響,在主管、員工及顧客三層的人際互動中,員工的情緒勞動行為的複雜面向更形顯現。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 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今年已邀請東華大學企管系熊欣華教授擔任「員工建言行為」專刊主編。詳細徵稿內容已公告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 www.taom.org.tw) 網站 ,或參閱 本期刊第 165頁專 刊徵 稿訊息。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劉念琪

執行編輯 林舒柔

2017年2月1日

第十卷第二期(2017年8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自2008年首刊以來,即將要發行第十卷第二期刊。本年度期刊在編務上有了重大的改變我們自二月起採用了線上投稿系統在系統初上線的這段時期,我們也感謝投稿人、審稿人及領域主編和我們共同嘗試及修正本刊的投稿系統流程,讓我們進一步改善投稿及編輯系統相關流程,讓投稿及審稿作業能更有效率。而我們也期待編務上的改革,能讓本刊以更有效能的流程,持續進行管理知識的創造、擴散與應用。

《組織與管理》期刊為「臺灣組織與管理學會」所發行,定位為專屬於組織與一般管理領域之學術平台,而科技部管理一學門學者即為本期刊最主要的學術社群的參與者。由學門觀點來看,這個領域涵蓋了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國際企業、策略、科技管理以及醫務管理六大部分,而管一學門也於2005年推動並發表「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在時序進入2017年之際,過去10年對一般管理領域的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是否已不大相同?這10年的發展又是如何?這自是領域學者所關心的議題。因此本刊於本期首篇文章,即呈現由涂敏芬、王妙如與陳世哲所撰寫之〈一般管理領域熱門議題與研究展望 之分析:2013~2015年〉,該篇彙整並討論一般管理領域於國際上的研究議題與趨勢,蒐集與整理2013至2015年的科技部專題計畫、國際頂尖期刊的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文章、特刊文章,彙整出一般管理領域的重要及前瞻議題,期 能提供國內一般管理學者以此作為討論及思考未來研究之基礎。

而本期其他三篇文章,也頗契合涂敏芬、王妙如與陳世哲文章中指出的重要及前瞻趨勢。第二篇文章強調出制度複雜性對組織的影響。陳律睿的〈子公司影響力如何而來?內部鑲嵌、理性與全然不確定性觀點〉,討論子公司的影響力不僅來自於子公司內部鑲嵌程度的影響,亦來自於母公司角色與行為的影響。第三篇文章則由跨層級觀點討論組織能動性的重要,黃銘章的〈二元俱存可以提升供應商的績效嗎?結合觀點下中衛體系供應網絡二元俱存的跨層次影響〉,這篇文章討論組織的「二元俱存能力」為組織重要的動態能力,由跨層次觀點出發,分析單位延伸到網絡層級,主張在供應網絡層級,供應鏈整合可以促進中衛體系供應網絡的二元俱存能力,進一步釐清二元俱存能力與績效間關係的爭議。紀乃文、陳珮綺與林宥吟的〈顧客負面事件影響顧客導向公民行為、服務破壞行為的認知與情感歷程:服務人員顧客導向特質與情緒展示規則的干擾效果〉,則屬實務導向為基礎的工作與工作場域的議題。本研究以雙重歷程模式觀點,探討顧客負面事件如何透過認知歷程與情感歷程的中介,進而影響服務人員的顧客導向公民行為、服務破壞行為,同時也探究服務人員顧客 導向特質、組織情緒展示規則的可能干擾效果。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 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

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本刊在近期有兩本專刊徵稿,首先是「員工建言行為」專刊,建言行為已成為近年管理文獻中熱門研究議題,本主題無論在理論及實務上均具高度重要性與挑戰性,因此本刊也期望與國內相關研究者共同探索此一主題。此外,本刊也正在規劃屬於國內的「質性研究」相關專刊,期望能與國內相關學者進行更深入的在地叩問與議題探索,而本專刊的徵稿說明也將於近期公布。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 (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歡迎國內外相關 領域學者投稿本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劉念琪

執行編輯 林舒柔

2017年8月1日

第十一卷第一期(2018年2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學會會員朋友們,大家好:

一年初始,首先代表「組織與管理」期刊祝福會員朋友及讀者們新年愉快。本次出刊為本刊第十一卷第一期,也就代表了「組織與管理」完成了第一個十年的堅持,進入第二個十年的起步。十年內「組織與管理」的編務及評審 工作,一直在國內一般管理學門的學者無償共同服務中完成;群策群力的高品質審查及編務,也贏得了領域內學者的肯定,因此我們也成為領域內學者投稿時的首要考慮期刊。本刊在作者、審查人及編輯團隊的無私支持下,成就了我們的第一個十年;本刊也在2017年「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評比結果中,獲得管理學類期刊核心期刊TSSCI第一級的肯定。我們很高興地將這個結果與各位分享,也希望大家持續支持「組織與管理」期刊,讓我們能創造出更多學術貢獻及知識交流,邁向下一個十年。

本期共收錄了四篇論文,其中兩篇為領導行為及其對部屬行為相關研究。另兩篇則為組織層級行為的決定因素探討。領導者行為對部屬的影響,長期以來,均是管理理論及實務界所關心的議題。在此一長期受關注的主題中,本期 的兩篇論文,提供了目前相關領域新興的視野。首篇文章為由梁欣光所撰寫之「不當督導與部屬的主管導向偏差行為之關聯性:道德疏離的中介角色與道德認定的調節角色」,探討的是不當督導與偏差行為的問題;在眾多光明面的領導議題中,討論領導行為的黑暗角落。該研究依據Bandura(1986)社會認知理論,探討主管不當督導行為與員工產生的報復或攻擊的偏差行為的關聯,同時也討論部屬的道德認定的中介干擾效果。第二篇文章為卓明德、嚴奇峰、洪贊凱與李粵強的研究:「兵隨將轉—追隨者定位觀點下探討追隨行為」。近期研究也指出,或可由員工的追隨行為來反向思考主管的領導行為。員工的行為不僅是被動性地受領導行為影響,更可能在領導的歷程中,轉變為主動積極的追隨者角色,而該研究即以準實驗設計方式,探討追隨者衡量自己與領導者之間的對應關係及定位,及其如何影響追隨者後續的追隨行為。

本期後兩篇文章為組織層級的行為決策。這兩篇論文均以更動態的觀點,探討組織決策如何受到前決策或前決策結果的影響。第三篇為劉佳怡、吳學良與鮑慧文的「制度壓力與創新能力對於組織多元回應策略之影響:以臺灣企業對高齡化人力資源管理措施之採行意願為例」。該研究以社會技術觀點,並整合社會制度與技術創新觀點,釐清制度壓力、組織創新能力、制度採用階段與採用高齡人力資源措施頻率之關聯性。第四篇則為曾真真與簡俊成的「風險承擔決策的多重參考點:企業研發活動的實證」。該研究整合企業行為及前景理論,並納入不對稱及非線性的考量,以2009至2014年間上市(櫃)之電子資訊業資料檢驗多重參考點的決策模型。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時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同時本刊出版論文均可於組織與管理網站中免費下載,相關網址為http://www.taom.org.tw/member1.php#tabs-2

最後

敬祝 研安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劉念琪

執行編輯 林舒柔

2018年2月1日

第十一卷第二期(2018年8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是國內組織與一般管理領域學者所共同耕耘的學術期刊,為了引領國內更多一般管理學者,投入領域中各類新興重要議題的研究,「組織與管理」期刊持續規劃不同的專刊主題,邀請在管理專業領域傑出的研究管 理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期能帶領國內管理研究探索學術前沿,創造管理新知。本期我們以「員工建言行為」為專刊主題,由熊欣華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與劉念琪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擔任專刊主編,期能對員工建言行為議 題,提出不同層次、不同理論及角度的思考與學術創見。

員工建言是目前員工行為中重要的研究方向。相較於過去,管理者更歡迎或期待員工能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儘管如此,員工究竟會對組織提出意見或保持沉默,研究者與管理者仍正持續探索,以期對這個現象與行為有更深入的理解。而本次專刊期能對這個議題在理論及管理應用上有所貢獻。在專刊部分,本次出刊共收錄「員工建言行為」專刊論文三篇,包含了陳建丞、張慧芳與王秀菁的「求職者過去建言行為與面試官評量間關係之干擾變數探討」;陳怡靜、吳宗祐與游佳臻的「心安即可直言?從相似性-吸引理論與程序公平理論探討深層相似性與員工建言之關係」;姜定宇、賴君如與林佳樺的「員工沉默:多元動機觀點的驗證」。專刊編輯過程繁複艱辛,熊教授擔任客座主編於過程中付出相當多的精力,投入專刊論文各項審查及斧正工作,本刊感謝熊教授對於本期專刊的全心奉獻。也感謝各篇論文審查人及論文作者的投入,本期專刊才得以達到目前的呈現成果。我們也希望本次專刊持續引領國內學者,在員工建言行為相關主題能長期投入與對話。

本期同時另收錄一篇研究論文,為尤珮力、方世杰與王瑜琳三位作者所做之「公私營組織合作績效之兩手兼具能力統治觀點」。本研究探討公私營組織之間的協調機制,如何能透過兩手兼具能力以增進公私營組織合作績效;同時也探討公私營組織間可能的文化差距,又如何進一步減弱了前述的合作及兩手兼具能力對合作績效的正向影響。本文採質性研究法,透過研究者對現象的解構,提出了八個命題,期能對公私營組織合作的主題提出更具啟發性的創見。

最後,本編輯團隊將在「組織與管理」期刊既有的基礎上,盡力傳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希望一般管理領域的社群繼續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各管理領域學者及從事管理實務工作者投稿本期刊。歡迎有關於創新之組織與管理理論、東西方管理理論之實證或比較研究、或對管理實務產生貢獻之個案研究,亦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與探討實務管理議題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 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最後

敬祝 研安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劉念琪

執行編輯 林舒柔

2018年8月1日

第十二卷第一期(2019年2月)

主編的話

「組織與管理」隨著第五屆「臺灣組織與管理學會」改選,由國立政治大學蔡維奇接任理事長,編輯團隊亦做了改組。在歷屆主編與執行編輯、前任劉念琪主編(國立中央大學教授)與林舒柔執行編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授)、各領域主編和審查委員們、相關投稿貢獻者的齊心努力下,「組織與管理」已成為「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即TSSCI中的第一級核心期刊。新的編輯團隊將本著承先啟後的精神,致力於維持與增進「組織與管理」之期刊品質與影響力,並期許「組織與管理」能持續與提升其國內管理學術研究與產業連結的角色地位。

本期(第12卷第1期)一共刊出四篇文章,分別為林玟廷、陳律睿與林廷庭的〈資源依賴理論探討臺灣集團總部與海外隸屬公司所有權之關係:國際市 場距離與組織資源之效果〉、劉佳怡、李振宇與吳學良的〈策略聯盟能傳遞價 值訊號嗎?以生技製藥初次上市公司為例〉、劉敏熙、汪美伶與許淑晴的〈「科 技使員工更幸福?」—工作要求-資源模式〉、蕭瑞麟、歐素華與陳煥宏的 〈負負得正:隨創時相依性如何促成負資源轉換〉。

第一篇〈資源依賴理論探討臺灣集團總部與海外隸屬公司所有權之關係: 國際市場距離與組織資源之效果〉係以資源依賴理論為基礎,探討地理距離、 文化距離及體制距離如何影響臺灣集團海外隸屬公司對集團總部的依賴程度,衍生所有權內部化程度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地理距離及體制距離對海外隸屬公司的所有權內部化有正向影響,文化距離則會產生負相關。作者們亦發現海外隸屬公司的寬裕資源與人力資本會產生干擾效果,其中,寬裕資源可以弱化地理距離與所有權內部化的正向關係,而人力資本則可以弱化體制距離與所有權內部化的正向關係。

第二篇〈策略聯盟能傳遞價值訊號嗎?以生技製藥初次上市公司為例〉旨在以訊號理論探究IPO抑價的可能原因,作者們藉由觀察IPO企業之策略聯盟 次數、結構配適,分別與IPO抑價、公開發行後營運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發現,IPO前的策略聯盟次數並非為一項可減緩IPO異常之有效訊號,而策略聯盟結構配適度則較能舒緩IPO市場資訊不對稱之訊號,且與IPO後長期營運績效較具正向關聯。

第三篇〈「科技使員工更幸福?」—工作要求-資源模式〉係以金融業員工為研究對象,嘗試了解為提升工作效率而引進新科技,是否對員工本身的 工作狀況與表現產生影響。作者們指出,工作要求對科技壓力有正向影響、科技壓力對員工幸福感有負向影響、知覺組織支持在工作要求與科技壓力之間具有調解效果、心理抽離則無法調節工作要求與科技壓力之間的關聯。

第四篇〈負負得正:隨創時相依性如何促成負資源轉換〉旨在了解企業負資源轉換、重組及進而創造價值的過程。作者們透過個案解析,指出創業者與 弱勢夥伴如何以合作隨創的作法,包含有辨識雙方資源的相依性及解讀負資源的潛力等,進而獲取轉換資源的契機與創造價值。本研究之成果有助於企業於劣勢中創新,將累贅變成資產。

本期刊為學會所屬之學術交流平台,旨於透過管理知識之創造、擴散與應用,強化管理學術研究對於產業與社會的影響力,希望學者先進能夠共襄盛 舉。編輯團隊亦將一秉創刊原則,對投稿之論文提供建設性(constructive)、發展性(developmental)與及時性(well-timed)之審查意見,俾能透過審查程序與論文作者共同成長。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啟示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 www.taom.org.tw網站上公告。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吳學良

執行編輯 李振宇

2019年2月1日

第十二卷第二期(2019年8月)

主編的話

一、期刊運作與專刊介紹

「組織與管理」創刊至今已近12年,在歷屆編輯團隊的深耕與投稿者們的貢獻下,於2011年被收入為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並於2017年起列名於第一級核心期刊。

為了能夠持續引領重要的管理研究議題,本刊以往已發行了多期專刊,未來仍將陸續規劃專刊,邀請在不同領域的研究傑出學者擔任專刊客座主編,以引領本土研究議題。除了本期刊出的跨領域質性研究專刊之外, 目前尚有由鍾喜梅教授(義守大學)與李宗榮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共同客座主編的「家族企業的治理:緣由、機制與影響」專刊,刻正進行徵稿中。該專刊旨於從多面向探究家族企業的治理關聯、制度環境與家族企業。爰舉凡與家族企業治理、家族控制的組織設計、家族控制與企業績效、家族控制與企業社會責任、家族治理對企業策略的影響、家族發展動態與組織治理、家族企業的組織特質與社會資本等相關議題,均歡迎投稿。該專刊將於2019年11月30日截稿,預計於2020年8月或2021年2月出刊。 有興趣之投稿者亦歡迎參加2019年9月21日由科技部管理一學門與「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共同舉辦之「家族企業的治理: 緣由、機制與影響」專刊工作坊。

二、本期刊出之論文

本次「跨領域質性研究」專刊係由蕭瑞麟教授(政治大學)擔任客座主編,接受與刊登四篇研究論文。編輯室感謝蕭主編對專刊主題的建議,以及在徵稿、審查與最後定版過程中的投入。亦感謝作者們與審查委員們的付出。在大家的努力下,這四篇論文均在重要的管理議題上,以質性研究方法產生出學理與實務上之貢獻。編輯室在此亦期盼藉由本次跨領域質性專刊的出版,能夠引領更多研究者,願意透過質性方法對當前管理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三、未來之展望

本期刊之成長有賴一般管理社群之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管理實務工作者能將關於組織與管理現象之深入觀察與解析、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理論、實務產生意涵之研究成果投稿本期刊。 也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2月及8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相關資訊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 網站(www.taom.org.tw)上公告。希望大家能夠持續支持這份屬於華人世界一般管理領域的學術期刊,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吳學良

執行編輯 李振宇

2019年8月1日

第十三卷第一期(2020年2月)

主編的話

在最新一次於2019年底發布的「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評比報告中,「組織與管理」仍維持為TSSCI中的第一級核心期刊。這份殊榮對歷任主編、執編、領域主編、審查委員與編輯室助理們,都是莫大的肯定。編輯團隊將致力於維持與增進「組織與管理」之期刊品質與影響力,並期許本期刊能持續強化國內管理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的連結角色。

本期(第13卷第1期)一共刊出四篇文章,分別為熊欣華、胡宛仙與李家如的〈僕人領導對消防隊員任務績效與助人行為之影響:心理需求滿足與工作動機之中介效果驗證〉、黃瓊億與黃家齊的〈一起快樂合作吧!團隊調節焦點、團隊情感氛圍與團隊績效的關係:轉換型領導的調節中介模型〉、沈其泰與蔡依穎的〈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對工作-家庭衝突的影響:社會支持和敬業貢獻度的干擾型中介模式〉、陳建丞、王秀菁與許巧欣的〈企業網站特性與求職者應徵意圖:求職者人格特質的干擾角色〉。

第一篇〈僕人領導對消防隊員任務績效與助人行為之影響:心理需求滿足與工作動機之中介效果驗證〉依據自我決定論,探討消防團隊中僕人領導如何透過部屬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自發性工作動機的序列中介,進而影響部屬的任務績效與助人行為。研究結果除了顯示僕人領導可透過能力需求滿足,提升部屬的內在動機,間接提升任務績效外,也發現僕人領導可透過能力與關係需求滿足,提升部屬的利社會動機,進而提升助人行為。

第二篇〈一起快樂合作吧!團隊調節焦點、團隊情感氛圍與團隊績效的關係:轉換型領導的調節中介模型〉係調查團隊調節焦點對團隊績效的影響,並提出團隊轉換型領導與團隊情感氛圍為調節中介模式。在以組織內的研發或設計團隊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團隊促進型焦點正向預測團隊正向情感氛圍,而團隊預防型焦點正向預測負向情感氛圍。除此之外,該研究亦發現團隊情感氛圍扮演中介角色,會影響團隊調節焦點與團隊績效之間的關係。

第三篇〈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對工作-家庭衝突的影響:社會支持和敬業貢獻度的干擾型中介模式〉旨於探討社會支持如何對於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品質和工作-家庭衝突之間接關係產生干擾的效果。研究發現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對敬業貢獻度具有正向關係、敬業貢獻度對工作-家庭衝突具有負向關係、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透過敬業貢獻度對工作-家庭衝突具有顯著影響、同事支持對於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和工作-家庭衝突之間的關係不具有干擾的效果,但組織支持對於領導者與成員交換關係和工作-家庭衝突之間接關係具有干擾的效果。

第四篇〈企業網站特性與求職者應徵意圖:求職者人格特質的干擾角色〉係調查企業網站特性與求職者應徵意願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是否會因求職者人格特質不同而改變。該研究發現,企業網站設計的美觀性及易用性與求職者應徵意圖之間有正向關係,而求職者的勤勉審慎性、外向性及經驗開放性會分別對網站美觀性、網站互動性、網站易用性產生正向的調節關係。

本期刊能持續刊登一般管理領域之優質研究成果,必須仰賴管理社群的支持,爰歡迎國內、外學者、或管理實務工作者能將關於組織與管理現象之深入觀察與解析、理論之檢驗、延伸或建立,且對管理理論、實務產生意涵之研究成果投稿本期刊,同時也歡迎對於管理研究方法之介紹、比較分析與問題探討之稿件。本期刊除於每年二月及八月定期發行,並將不定期發行特定主題之專刊。徵稿相關資訊將於「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網站(www.taom.org.tw)上 公告。希望大家能夠持續支持這份屬於華人世界一般管理領域的學術期刊,再次感謝。

「組織與管理」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吳學良

執行編輯 李振宇

2020年2月1日

第十三卷第二期(2020年8月)

第十四卷第一期(2021年2月)

第十四卷第二期(2021年8月)

第十五卷第一期(2022年2月)

第十五卷第二期(2022年8月)

第十六卷第一期(2023年2月)

第十六卷第二期(2023年8月)

第十七卷第一期(2024年2月)